“爸爸,我回来了。”
好好好,回来就好了。自己一个人回来探望我吗?喔,还有我的乖孙们呢!太好了!好久不见,瞧,竟连那个最小的孙子也长得比我高了!
这是我的大女儿。自从嫁到外坡后,咱们一年难得见上几次面。每次回来都是学校假期,而且还是行色匆匆呢!外孙们小时,女儿忙工作;外孙们稍长一些,连他们这些小不点也开始忙起来了。要补习、学琴,还要参加什么,什么假期生活营。哎呀,总之就是节目丰富。他们的节目越是丰富,我和老伴就越显得孤清。早些年,我和老伴偶尔还会到他们家小住。可是健康一年不如一年,走起路也觉得每步似有千斤重。从那时候开始,就只有盼他们归来的份。
咦,屋外停着一部崭新的车子,是谁呀?大儿子和二儿子也回到家了!今天真热闹啊!平时偌大的房子,现在倒显得有点拥挤了。噢,小轩,我的乖孙啊,小心!别跑那么快,不要撞到爷爷哟!
当初建这栋房子,还是找专人特别设计的呢!我和妻子以及我那七个孩子,原先挤在一间三房一厅的半水泥小屋。那时生活清苦,孩子还小,在一间小小的房子勉强挤一挤也不是问题。
可是当孩子从小学升上中学,渐渐发育长达,屋子就明显拥挤狭窄起来。
七十年代,我的生意渐见好景,终于也可以盖一栋属于自己的水泥房子。三个儿子三间房,娶了媳妇也不愁没地方住。四个女儿两个房,嫁人之后,这两间房间就等她们回娘家小住时再收拾一下就行了。还有大大的客厅饭厅书房,每一间起居室,都是我和妻子以及我们那七个孩子一起共商讨论的结果。
我还记得跟一家大小宣布买下这片土地准备兴土木时,他们是那么的兴奋。当晚,妻子还煮了一大锅娘惹咖哩鸡佐面包当晚餐。我这些孩子们就在餐桌上七嘴八舌地讨论自己要住进怎样的房间。当时,四个女儿还说我偏心,只为三个儿子设想周到,而她们却分别要两人共挤一间房。身为一个传统的老爸,我当然期待我这四个宝贝千金能找到好归宿,不愁衣食。平日她们犯错,责备她们时,我连声量也不敢稍微提高,担心她们受伤害,对她们又怎会偏心呢?后来,我觉得把属于女儿的两间卧房,空间设计得比其他的房间大,才止住她们的鼓噪。
可是随着孩子们长大之后,有的出国深造,有的到外坡工作升学,再后来,嫁人的嫁人,娶妻的娶妻,东南西北自组小家庭,大大的房子就只剩下我们两老独守。
不能怪什么,也不能怨什么。回来就好。
回来,就表示他们还有我们两老的心。
回家,就表示他们还是很关心我们。
久久热闹一次,也不是坏事,就像今天,不是挺好的吗?还能怨什么,还能怨什么?
“爸,吃饭了。”
你瞧,父慈子孝,我的大儿子还端了碗饭到我面前给我呢!今天还煮了我们都爱吃的娘惹咖哩鸡,以及好几道我极爱吃的菜肴。咦,孩子,你怎么眼眶红红,你哭啦!
“爸爸,原谅我们不孝。您生病是我们都在外地,无法随侧照顾。您病重入院,妈还托邻居代劳送您到医院。没有办法见到您最后一面,是不是上天对我们七个不孝的孩子一种重重的惩罚呢?爸爸,您那么爱我们,我们真的真的对不起您……”
邓丽思 · 2004年南大微型小说首奖
Saturday, December 27, 2008
Saturday, November 22, 2008
Thursday, November 20, 2008
遗憾之事
最近用他人的电脑,才发现之前上载的视频声音效果很差,而且还有回音。其实用自己的电脑听到的效果还不错,没想到上载到部落格后效果就变质了。
现在想办法解决这技术问题,包括尝试直接把声音档上传到一些网站然而在转贴到这里,可是还不成功。
唉,部落格何时才有提供上载声音档功能?!如果有任何人有好方法,麻烦让我知道,谢谢。
现在想办法解决这技术问题,包括尝试直接把声音档上传到一些网站然而在转贴到这里,可是还不成功。
在还未有能解决这技术问题前,暂时不上载以前节目的一些片段,免得破坏美好的一切。
唉,部落格何时才有提供上载声音档功能?!如果有任何人有好方法,麻烦让我知道,谢谢。
Monday, November 17, 2008
湿湿的心情
最近天空总是湿湿的,但感性不起来。
以前可以洒脱的,冒着雨赶路,再不然站在门口前猛吹寒风,势必让寒风刺骨,才甘愿抖动身体,钻入室内。
现在下着雨,心里只想到如何防雨、防湿、保暖,避免自己淋湿生病。哈。
不同的阶段追求的东西确实不一样,所重视的东西也不一样了。
雨天里,希望你我都能为自己递上一张棉被。
以前可以洒脱的,冒着雨赶路,再不然站在门口前猛吹寒风,势必让寒风刺骨,才甘愿抖动身体,钻入室内。
现在下着雨,心里只想到如何防雨、防湿、保暖,避免自己淋湿生病。哈。
不同的阶段追求的东西确实不一样,所重视的东西也不一样了。
雨天里,希望你我都能为自己递上一张棉被。
Sunday, November 9, 2008
Saturday, November 8, 2008
写给母亲
(……)
在人生的最后阶段,您常常失眠,家里常常也只有印尼女佣相伴。您叫姐姐买了一部小型的收音机,说是无聊时可以听停歌曲。就在不眠的夜里,您听见了我的广播。您说,电台里的你怎么是另外的一把嗓音啊!您没有嘉许,可是我知道您常常引我为荣。虽然经常游说我辞去电台的工作,可是每次亲友问起,您就会津津乐道我在电台工作的情形。然而,我更清楚的是,您在深夜听我的广播,那是因为您在挂念着我。
那部您曾经用过的收音机我现在还留着。就放在厨房,做家务时听着它传来的广播,想着您当年听我做广播的心情。
我这份常常需要在夜里说话的工作,唯一不让我太遗憾的,是它练就了我极能通宵熬夜的能力。很多个需要和兄弟轮流照顾您的夜晚,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医院,每一次您在午夜或凌晨醒来,都能够见到我在您身边,醒着,陪伴着你。而您长期以来,最缺少的就是我这老幺的陪伴哪!
有一年,我从台湾公干回来,傍晚时分,天空墨蓝,万家捻着橙黄的灯火感觉很温暖。我知道,飞机会飞过我们家的上空,而您呢,必定孤单躺着天花板,又是漫漫长夜的开始啊!直到现在,您已经走了,但这些年,我还是无法忘记我当时的难过。
妈,我还不知道您记不记得我曾经轻吻你的额头。在我们家里就只有三姐和四姐,这两个自小受英文教育的孩子,常常亲吻您。我在家里虽然排行最小,可是长大以后却从来提不起这份勇气。您病重,我们必须每晚轮流回家照顾您的那段日子,某个清晨,我在赶回去工作岗位之前,在昏黄的灯光中,又看见您夜里只睡了几个小时的空洞眼神。我提起了勇气走到您的榻边,轻轻的在您额头印了一吻,再用双手摸着您的脸庞,告诉您我要上班了。也许,您已经忘了。可是,那却是我曾经送给我自己最好的礼物。
有一段很长的日子,我常常在梦里一把就将您背起,走很长很长的路。梦中的我,每次都因为能轻易把您背起,心情很是轻松。然而,现实中的我却是那么的无能为力。那时候的您,膝盖关节疼痛,寸步难移。每一次我回家探望您,您都坚持要到厨房里给我张罗饭菜。见你步履蹒跚,我除了快步趋前扶您一把,还能做什么?那个梦境,您走了一两年,我还持续的梦着。最近我比较少梦见行动不便的您了。妈,您现在的行动,是不是比以前方便了呢?他们说,来到了天堂,很多过往的病痛都会不药而愈。妈,您该上到天堂了。
您过去常常对我们说起今生今世。兄姐之间意见相左时,您常常劝我们要互相体谅。您最常说的就是,只有今生没有来世。如今想想,若真有来世,我们还会成为一家人吗?还会是同一个角色,同一个人吗?
妈,您走了以后,我常常会在街头路上,看到一些年龄与您走时相若的妇人。她们的眼神和身影,偶尔会让我觉得很熟悉,熟悉得让我误以为是您。但念头一闪,我又再提醒自己您早已远去,心里顿时惆怅……
丽思 · 2005
在人生的最后阶段,您常常失眠,家里常常也只有印尼女佣相伴。您叫姐姐买了一部小型的收音机,说是无聊时可以听停歌曲。就在不眠的夜里,您听见了我的广播。您说,电台里的你怎么是另外的一把嗓音啊!您没有嘉许,可是我知道您常常引我为荣。虽然经常游说我辞去电台的工作,可是每次亲友问起,您就会津津乐道我在电台工作的情形。然而,我更清楚的是,您在深夜听我的广播,那是因为您在挂念着我。
那部您曾经用过的收音机我现在还留着。就放在厨房,做家务时听着它传来的广播,想着您当年听我做广播的心情。
我这份常常需要在夜里说话的工作,唯一不让我太遗憾的,是它练就了我极能通宵熬夜的能力。很多个需要和兄弟轮流照顾您的夜晚,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医院,每一次您在午夜或凌晨醒来,都能够见到我在您身边,醒着,陪伴着你。而您长期以来,最缺少的就是我这老幺的陪伴哪!
有一年,我从台湾公干回来,傍晚时分,天空墨蓝,万家捻着橙黄的灯火感觉很温暖。我知道,飞机会飞过我们家的上空,而您呢,必定孤单躺着天花板,又是漫漫长夜的开始啊!直到现在,您已经走了,但这些年,我还是无法忘记我当时的难过。
妈,我还不知道您记不记得我曾经轻吻你的额头。在我们家里就只有三姐和四姐,这两个自小受英文教育的孩子,常常亲吻您。我在家里虽然排行最小,可是长大以后却从来提不起这份勇气。您病重,我们必须每晚轮流回家照顾您的那段日子,某个清晨,我在赶回去工作岗位之前,在昏黄的灯光中,又看见您夜里只睡了几个小时的空洞眼神。我提起了勇气走到您的榻边,轻轻的在您额头印了一吻,再用双手摸着您的脸庞,告诉您我要上班了。也许,您已经忘了。可是,那却是我曾经送给我自己最好的礼物。
有一段很长的日子,我常常在梦里一把就将您背起,走很长很长的路。梦中的我,每次都因为能轻易把您背起,心情很是轻松。然而,现实中的我却是那么的无能为力。那时候的您,膝盖关节疼痛,寸步难移。每一次我回家探望您,您都坚持要到厨房里给我张罗饭菜。见你步履蹒跚,我除了快步趋前扶您一把,还能做什么?那个梦境,您走了一两年,我还持续的梦着。最近我比较少梦见行动不便的您了。妈,您现在的行动,是不是比以前方便了呢?他们说,来到了天堂,很多过往的病痛都会不药而愈。妈,您该上到天堂了。
您过去常常对我们说起今生今世。兄姐之间意见相左时,您常常劝我们要互相体谅。您最常说的就是,只有今生没有来世。如今想想,若真有来世,我们还会成为一家人吗?还会是同一个角色,同一个人吗?
妈,您走了以后,我常常会在街头路上,看到一些年龄与您走时相若的妇人。她们的眼神和身影,偶尔会让我觉得很熟悉,熟悉得让我误以为是您。但念头一闪,我又再提醒自己您早已远去,心里顿时惆怅……
丽思 · 2005
Tuesday, October 14, 2008
主题曲
忙碌之后,为你泡一杯咖啡;
风雨之前,为你递上一张棉被;
夜深人静时刻,你的心情又何必防备。
Monday, October 13, 2008
Life is just like a chocolate
Saturday, October 11, 2008
路
有一条路,叫小石子路。
我说的小石子路,你不可能在地图上找到。它是我和我的听众共筑的一条路。
我们当然欢迎你来参观。你只要星期天晚上11时至凌晨2时扭开我们的电台的频道,收听一个叫咖啡棉被不设防的节目,你就能找到这一条路。
这条路,我们已经走了两年,时间不能算长但是我们心中早已有一份默契。每个星期,只要时间一到,我们便会不约而同走到这条路,就像家人聚会一样,聚在一起,见见面聊聊天,所以我习惯叫他们咖啡家族。
为什么会给这条路取名小石子路?因为这条路有很多石子,小石子是咖啡家族一颗一颗嵌上去的。每一位咖啡家族的一次聆听,一份关怀,一封来信和一张传真,都是一颗小小的石子。小石子路上有粗糙石头,也有滑亮的石头,但他们都是我最爱的石头。
这条路,带我们通往每一个咖啡家族心中的秘密花园。花园里有快乐的心情,也有悲伤的心情。每个夜晚,只要来到这个地方,我们就可以找到一份宁静,以及许许多多真挚的关怀。
我不知道这一条小石子路在未来会有多长多宽,但是我相信,即使有一天,就此中断,我们还会一直记得,这一条曾经一起走过的小石子路。
这条路,我们很用心地走。
丽思-1997-《把话说开》
我说的小石子路,你不可能在地图上找到。它是我和我的听众共筑的一条路。
我们当然欢迎你来参观。你只要星期天晚上11时至凌晨2时扭开我们的电台的频道,收听一个叫咖啡棉被不设防的节目,你就能找到这一条路。
这条路,我们已经走了两年,时间不能算长但是我们心中早已有一份默契。每个星期,只要时间一到,我们便会不约而同走到这条路,就像家人聚会一样,聚在一起,见见面聊聊天,所以我习惯叫他们咖啡家族。
为什么会给这条路取名小石子路?因为这条路有很多石子,小石子是咖啡家族一颗一颗嵌上去的。每一位咖啡家族的一次聆听,一份关怀,一封来信和一张传真,都是一颗小小的石子。小石子路上有粗糙石头,也有滑亮的石头,但他们都是我最爱的石头。
这条路,带我们通往每一个咖啡家族心中的秘密花园。花园里有快乐的心情,也有悲伤的心情。每个夜晚,只要来到这个地方,我们就可以找到一份宁静,以及许许多多真挚的关怀。
我不知道这一条小石子路在未来会有多长多宽,但是我相信,即使有一天,就此中断,我们还会一直记得,这一条曾经一起走过的小石子路。
这条路,我们很用心地走。
丽思-1997-《把话说开》
Friday, October 10, 2008
一段路
就纵容她今生爱琴
诗人从海的那岸来了。为了赴那诗的约会,当室友还嗅着那属于周日的枕香时,她却已来到了这间豪华的酒店。
也不知物与人之间是否有缘分的牵系,她一步入酒店,就与置在一角的钢琴打了个照面,内心一凉。
钢琴是黑色的,是滑亮的,是那能飞跃黑白键的十指所梦寐以求的。它嗫嚅的畏缩在一个角落,静静的散发出一股黑色的忧郁。
于是她掀开了琴键,纵容十只纤秀的指尖走入湍湍琴音。数不清有多少根弦在与她互诉相思之情,算不尽有多少的思念自一个八度又一个八度的黑白键间流泻。这些对她而言,此刻都不重要,因为此时的她是幸福的——能泅泳在涓涓不绝的冷冷琴音。能用十指一板一眼的按键与远古的音乐家谈话。
那年,她小学三年级。当时,学钢琴在她居住的小镇是鲜闻。邻居的小女孩爱听琴声,她老爸却固执的说那是没有出息的玩意儿,徒慌废学业。她只好带着遗憾的心,闪着泪光的眼睛,在学校每个星期一节的唱游节,呆看老师用那架古老的钢琴耍声音的魔术。
她得到感谢那对音乐一窍不通的母亲,当时并没有抱着任何目的,让她有学琴的机会。也许,也许她知道五岁生日时给她买的那架红色玩具琴,音域有限,所以打算换架大钢琴纵容她这老么,就是她的唯一目的。
对钢琴,她有太多太多的记忆。钢琴几乎就等于她的童年。当邻居孩子还在玩着家家酒,她却坐在那脚步及地的琴椅上,一首一首的练着老师吩咐的功课。她喜欢听见老师对她的赞美,可是她更害怕老师的严声责备。家里并没有赋予她任何的压力,可是她却不忍见母亲每月的血汗钱让她荒废。
她并不是可以给自己好好安排时间表的孩子,直到现在亦如此。功课与练琴,她总是无法作出妥善的安排。所以,在每个学琴的下午,她就于上课前的两三小时苦苦练习,然后到老师家去挣扎,有的时候弹完一曲,老师拍肩称赞时,心里不禁沾沾自喜,家人就得忍受她那不分昼夜的练习。
当时老师有一位与她年龄相若的孩子。这小男生是拉小提琴的,很有天分。上琴课的早上,每每可听见他拉出清悦的琴音。很多时候,当她在弹着世界名曲给他母亲听,他也乘兴引弓附和。这是她第一次听小提琴与钢琴的合奏。她很高兴有人一首又一首的与自己合奏,却又恨他不停弓,因为那曾被报界誉为天才的男生给她不少的压力。她边弹边担心按错音符或捉不准拍子。当她准备升上中学,这小男生却负笈洋外学音乐去了。她于是问自己:“是否会有那么一天,我也像他一样飞到西方的古典音乐世界?”
琴龄一年一年的增长,成绩却是起落不定。她开始对自己的天分怀疑,也对老师的素质产生矛盾。这段过渡期的她是痛苦的。她想放弃,可是对琴却有难舍之情。她不断地听见音乐的呼唤,在课室里,在路上,在梦中。
结果,她放学后就独闯对她而言即新鲜又陌生的都门,追随另一位刚从西方学成归国的俄音乐老师。
老师授她一套全新的技巧。她,像是遇到了伯乐。她深深的感觉到老师对音乐的热忱。老师口中的音乐是有着七情六欲的,有喜有怒有哀有乐。她于是试着小心的用手去触音乐那多变的灵魂。这一触是个不经意的心灵交会,她将她的生命付予音乐,弹出每个音符的心情。
心,想飞了。飞去一个音乐的国度,在日落的那个方向。可是日落的那个方向。可是翻查每间音乐学校的收费,真是惊人。哪来的那么多钱让她去筑一个音符的城堡?去问母亲吧!可是母亲的眼神告诉她,后悔给她买了架钢琴,却无法让她圆一个音乐的梦。
音乐是属于大众的,为什么有些人却要将它塑造成为一个高不可攀的女神?为什么音乐在她这个多风多雨的国度,不能成为大专教育里头重要的一环?为什么兴趣、理想、天分于金钱总是各不相干?为什么蒙田里的种子只能开花而不能结果?
梦,化成了雨,哭碎了心的湖面。她于是将一个个没有答案的问号,还有满腔的无奈,埋葬在遗憾的深井里。
路还是要走下去的,只不过她走的不是由音符砌成的路,而是由文字一方块一方块铺成的路。
某一天,她从多风的广场望向绿坡上那几棵青葱得令人心折的松树,看见几个年轻人的脸孔在树下弹唱。听见他们唱的是自己的文字,自己的歌。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位理学系与文学系声音的混合。
也忘了是在那一个多风的早晨,她听来了一个故事。一个爱风铃叮当的女孩学了几级的琴,因为家庭经济不许可,她无助的哭着放弃。
想想别人,看看自己,她的幸福远比别人多上好几十倍。为什么不能将音符化为文学?为什么不可把文字融入音乐,像松树下那几个自弹自唱的脸孔?文学与音乐本是艺术的支流,为何将它们分开,不让它们汇成一条大河,流一则传奇?
只见她一首又一首的把黑与白的键成琴声淙淙,那么忘我,那般沉醉。
就纵容她今生爱琴,至终,至老。
丽思。1989年。《只在此山中》
也不知物与人之间是否有缘分的牵系,她一步入酒店,就与置在一角的钢琴打了个照面,内心一凉。
钢琴是黑色的,是滑亮的,是那能飞跃黑白键的十指所梦寐以求的。它嗫嚅的畏缩在一个角落,静静的散发出一股黑色的忧郁。
于是她掀开了琴键,纵容十只纤秀的指尖走入湍湍琴音。数不清有多少根弦在与她互诉相思之情,算不尽有多少的思念自一个八度又一个八度的黑白键间流泻。这些对她而言,此刻都不重要,因为此时的她是幸福的——能泅泳在涓涓不绝的冷冷琴音。能用十指一板一眼的按键与远古的音乐家谈话。
那年,她小学三年级。当时,学钢琴在她居住的小镇是鲜闻。邻居的小女孩爱听琴声,她老爸却固执的说那是没有出息的玩意儿,徒慌废学业。她只好带着遗憾的心,闪着泪光的眼睛,在学校每个星期一节的唱游节,呆看老师用那架古老的钢琴耍声音的魔术。
她得到感谢那对音乐一窍不通的母亲,当时并没有抱着任何目的,让她有学琴的机会。也许,也许她知道五岁生日时给她买的那架红色玩具琴,音域有限,所以打算换架大钢琴纵容她这老么,就是她的唯一目的。
对钢琴,她有太多太多的记忆。钢琴几乎就等于她的童年。当邻居孩子还在玩着家家酒,她却坐在那脚步及地的琴椅上,一首一首的练着老师吩咐的功课。她喜欢听见老师对她的赞美,可是她更害怕老师的严声责备。家里并没有赋予她任何的压力,可是她却不忍见母亲每月的血汗钱让她荒废。
她并不是可以给自己好好安排时间表的孩子,直到现在亦如此。功课与练琴,她总是无法作出妥善的安排。所以,在每个学琴的下午,她就于上课前的两三小时苦苦练习,然后到老师家去挣扎,有的时候弹完一曲,老师拍肩称赞时,心里不禁沾沾自喜,家人就得忍受她那不分昼夜的练习。
当时老师有一位与她年龄相若的孩子。这小男生是拉小提琴的,很有天分。上琴课的早上,每每可听见他拉出清悦的琴音。很多时候,当她在弹着世界名曲给他母亲听,他也乘兴引弓附和。这是她第一次听小提琴与钢琴的合奏。她很高兴有人一首又一首的与自己合奏,却又恨他不停弓,因为那曾被报界誉为天才的男生给她不少的压力。她边弹边担心按错音符或捉不准拍子。当她准备升上中学,这小男生却负笈洋外学音乐去了。她于是问自己:“是否会有那么一天,我也像他一样飞到西方的古典音乐世界?”
琴龄一年一年的增长,成绩却是起落不定。她开始对自己的天分怀疑,也对老师的素质产生矛盾。这段过渡期的她是痛苦的。她想放弃,可是对琴却有难舍之情。她不断地听见音乐的呼唤,在课室里,在路上,在梦中。
结果,她放学后就独闯对她而言即新鲜又陌生的都门,追随另一位刚从西方学成归国的俄音乐老师。
老师授她一套全新的技巧。她,像是遇到了伯乐。她深深的感觉到老师对音乐的热忱。老师口中的音乐是有着七情六欲的,有喜有怒有哀有乐。她于是试着小心的用手去触音乐那多变的灵魂。这一触是个不经意的心灵交会,她将她的生命付予音乐,弹出每个音符的心情。
心,想飞了。飞去一个音乐的国度,在日落的那个方向。可是日落的那个方向。可是翻查每间音乐学校的收费,真是惊人。哪来的那么多钱让她去筑一个音符的城堡?去问母亲吧!可是母亲的眼神告诉她,后悔给她买了架钢琴,却无法让她圆一个音乐的梦。
音乐是属于大众的,为什么有些人却要将它塑造成为一个高不可攀的女神?为什么音乐在她这个多风多雨的国度,不能成为大专教育里头重要的一环?为什么兴趣、理想、天分于金钱总是各不相干?为什么蒙田里的种子只能开花而不能结果?
梦,化成了雨,哭碎了心的湖面。她于是将一个个没有答案的问号,还有满腔的无奈,埋葬在遗憾的深井里。
路还是要走下去的,只不过她走的不是由音符砌成的路,而是由文字一方块一方块铺成的路。
某一天,她从多风的广场望向绿坡上那几棵青葱得令人心折的松树,看见几个年轻人的脸孔在树下弹唱。听见他们唱的是自己的文字,自己的歌。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位理学系与文学系声音的混合。
也忘了是在那一个多风的早晨,她听来了一个故事。一个爱风铃叮当的女孩学了几级的琴,因为家庭经济不许可,她无助的哭着放弃。
想想别人,看看自己,她的幸福远比别人多上好几十倍。为什么不能将音符化为文学?为什么不可把文字融入音乐,像松树下那几个自弹自唱的脸孔?文学与音乐本是艺术的支流,为何将它们分开,不让它们汇成一条大河,流一则传奇?
只见她一首又一首的把黑与白的键成琴声淙淙,那么忘我,那般沉醉。
就纵容她今生爱琴,至终,至老。
丽思。1989年。《只在此山中》
Monday, October 6, 2008
丽的FM节目表
翻箱倒柜,发现收藏多年的电台节目表,虽然有点泛黄,但在记忆中却是鲜活的。
当年丽的FM988的出现,确实让人感到惊喜万分,它是马来西亚第一家私营电台。从DJ的素质到节目的内涵,都能让听众深深爱上。
当年主持《咖啡、棉被、不设防》的DJ不只丽思,还有其他资深DJ如陈峰、添民、淑萍、晓岚、培乐、展雄等。
咖啡家族,当然最爱首选丽思泡的咖啡,每个星期天晚上11时都会守候在收音机旁,这样的动作维持好几年……
如果有时光机,咖啡家族愿意回到那个时候,就算永远停留在那一刻,仍觉得无怨无悔。
丽的FM998电台在1996年开台至1997年11月30日的节目表
![]() |
丽的FM998电台在1996年开台至1997年11月30日的节目表(星期一) |
![]() |
丽的FM998电台在1996年开台至1997年11月30日的节目表(星期二) |
![]() |
丽的FM998电台在1996年开台至1997年11月30日的节目表(星期三) |
![]() |
丽的FM998电台在1996年开台至1997年11月30日的节目表(星期四) |
![]() |
丽的FM998电台在1996年开台至1997年11月30日的节目表(星期五) |
![]() |
丽的FM998电台在1996年开台至1997年11月30日的节目表(星期六) |
![]() |
丽的FM998电台在1996年开台至1997年11月30日的节目表(星期日) |
丽的FM998电台在1997年12月1日(24小时广播)的节目表
Sunday, October 5, 2008
美丽之窗
有时在夜深人静时,会忽然怀念起当年夜里听到邓丽思的声音,那把温柔及宁静的声音,让复杂的心情都能沉淀下来。
97年的《咖啡、棉被、不设防》,99年的《心情指数》,2001年的《五夜场》都陪伴我们渡过了无数的岁月。
它就像一首首经典的歌曲,经得起时间的考验,越久就越醇,也因为这样才有念头辟这部落格。
这部落格的开始很简单,就是想把曾经美好的事情继续延续下去,但绝对不是鼓励人们活在过去中。
人是要往前走,不过在迷惘时刻,能够回到一个熟悉且舒服的空间,寻找最初的原动力,然后继续走着未来的道路,这是挺美好的。
超过10年了,原本一条小小的小石子路,现在应该已经变成康庄大道,而小石子路上的花草,相信也茁壮成长。
咖啡家族这个称号,不懂还有多少人记得。只希望这扇窗打开后,仍能见到过去美丽的风景。
97年的《咖啡、棉被、不设防》,99年的《心情指数》,2001年的《五夜场》都陪伴我们渡过了无数的岁月。
它就像一首首经典的歌曲,经得起时间的考验,越久就越醇,也因为这样才有念头辟这部落格。
这部落格的开始很简单,就是想把曾经美好的事情继续延续下去,但绝对不是鼓励人们活在过去中。
人是要往前走,不过在迷惘时刻,能够回到一个熟悉且舒服的空间,寻找最初的原动力,然后继续走着未来的道路,这是挺美好的。
超过10年了,原本一条小小的小石子路,现在应该已经变成康庄大道,而小石子路上的花草,相信也茁壮成长。
咖啡家族这个称号,不懂还有多少人记得。只希望这扇窗打开后,仍能见到过去美丽的风景。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