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, January 20, 2018

《睡前小說》那一夜

鄭寶娟《那一夜》

故事大綱:男主角深夜在火車上邂逅一位女孩,女孩談吐舉動與自殺死去的妻子很相似,對他的生活細節更是瞭如指掌。他送對方回家,與女孩父母交談,才發現女孩年前遇車禍那刻,目睹有個女人從醫院窗子躍下的畫面,從此判若兩人……

(……)

女主人又說話了。“其實,我不是迷信,事情發生得太巧合。那個下午當我的女兒在綠燈亮起,穿過十字路口快到對街了,她忽然停下來。這是撞到她的年輕司機告訴我們的。紅燈已經亮了,停住的車子開動,她忽然在那裡站定,抬頭望向斜對面的大樓,車子就撞向她了。”

“她望向對面,到底看到什麼。你知道發生什麼事情嗎?”做母親發出一道問題,然後又自問自答。“她看到對面有個女人從一扇窗子往外跳自殺,她被嚇住了,魂都飛了,像塊石頭一樣站定在那兒,就被機車撞上了。”

男主人把他的妻子摟住,拍她的肩膀安撫她,一邊為妻子還沒講完的話做補充。他說道,“我女兒被送到醫院的那個晚上,從護士那裡聽見一件事。住在7樓的一位女病人因久病厭世,趁着丈夫回家時,從她住的病房窗子往外跳,當場把自己給摔死了。我女兒顯然正巧見到她跳出窗子,當場被嚇壞了。”

振傑張大嘴巴,他從面前的一張臉望向另一張臉。當他的眼光游離開那對老夫妻身上時,他一眼就望到從一樓通往二樓的樓梯上,正站在他在火車上邂逅的那個女孩。女孩正用著一種很焦慮很憂鬱的眼光,靜靜的看著他。





《十九樓書房》第20期(嘉宾依空法師)

文人的一支筆影響力比武將元帥還大,古代皇帝什麽人都不怕,最怕是史學家的筆,擔心家族歷史被寫得負面,像漢武帝向司馬遷施予宮刑,司馬千為了寫《史記》忍受極大恥辱。

文字是文化傳播。人會死亡,但文字可以超越時空延續下去,傳給後世,如《論語》讓世代人認識孔子。古人說開卷有益,但在資訊爆發時代,開卷未必有益,從網絡中獲知的資訊未必都是好的。如果文字有誤導,對人心及文化的傷害是蠻大的。因此,有文字表達能力的人要善用這支筆,要很謹慎使用。

作者有責任寫出好東西,應該用他的筆寫出深層的心聲,寫的東西應該是他的生命及情感呈現,而讀者要有判斷能力,不能移情作用。倘若發現作者有瑕疵,也不要全盤推翻他,可以選擇可取之處,但愿采蓮花勿取臭泥。

至於,讀書應該是一輩子的事,讓它變成生命不可或缺的部分,就如吃飯喝水呼吸一樣。不過,讀書要讀得快樂,如果把孩子送去學校,最後孩子害怕讀書,那是教育的失敗。

讀書,先讀興趣的書類。天下知識和學問太多,莊子說“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無涯。以有涯隨無涯,殆己。”以有限的生命追求無限的學問是不可能的,要挑選及有判斷能力。

--依空法師(1999·01·10)



曹又方《今夜私房话》1999年1月10日

人生每個階段都很不一樣。幼小時,我們的經濟和一切都靠家長主導,不可能要求很大的空間,但可以在你可能的範圍做最適合自己的選擇。長大後,我們會發現生活中很多的無奈,像過年時不再期待收紅包,反而要準備封紅包給別人。這時候,我想以前別人給我快樂,現在我能給別人快樂,那也是多幸福的事。

每個時段,可以安排適合那時段的生活,每個人都擁有安排那份生活的空間。有些人一回家就打開電視機,再也不關上,那是非常被動的生活,把生活都浪費掉。

我常覺得要把生活過得好,要懂得欽點自己的福氣。像《潛水鐘與蝴蝶》作者急性中風後只有左眼皮能跳動,憑著眨眼睛對字母繼續創作,寫出這本展現生命華麗与滄桑的书。我們比他幸運多了,我四肢能動,耳朵能聽,眼睛能看,也沒有餓肚子,光是這點已經很難得。如果你能用感恩的心情,計算自己的福氣,你會好好珍惜每一天。

我現階段的座右銘是把每天當人生的第一天看待,充滿新鮮感,不帶成見地面對人事物;然後把每天當人生的最後一天,那我不能再等了,該做的事就必須做,如訪問馬來西亞只有3天,每分每秒都運用到極致,碰到朋友可以好好交心,看到的美景如雙峰塔好好欣賞,珍惜那一刻。

當作家的功能是把我的感受分享出去,讓大家能起共鳴。我從來不覺得作家比修鞋匠高明多少,每個人有自己選擇的領域,可以發展自己的才能。

--曹又方(1999·01·10)


《十九樓書房》第19期(漢朝:緹縈救父)

緹縈救父

漢朝有位醫術高明的醫生淳于意,精通醫術治其難雜症,收費低廉且貧窮病人免費看診,以致求診病人越來越多。其女兒淳于縈眼見父親忙到快累垮,勸他出外散心。

在淳于意外出時,有位病人千裏迢迢找他看病,卻找不到人治病,不幸重病死了。家屬告發他拒絕醫人罪名,糊塗縣令判他肉刑。由於淳于意曾當過縣令,必須上報朝廷,就詔令把他押送長安行刑。

淳于意臨行前感嘆道,“這年頭好人難當,也怪自己倒霉,一連生5個女兒,沒有兒子,遇到事情一點辦法都沒有。”這話讓5個女兒都難過極了,特別是小女兒緹縈。

她跟隨父親到長安,有天夢見肉刑後的父親模樣被嚇到。她冒著生命危險上書漢文帝請求願意當作官婢,以贖父親的肉刑。她提到人死不能復生,肉刑不能消除印記,就算犯人想要改過自新,也因為受過肉刑而失去了機會。

漢文帝看完感慨萬分,赦免了淳于意的罪責,並召他入宮當禦醫,同時下旨廢除黥,劓、刖三種肉刑。淳于緹縈的勇氣及孝道,一直被後世所傳送,而她所引發漢文帝廢除肉刑更是大功一件,影響了整個封建刑法。


《睡前小說》何必說出來

《何必說出來》講述一對夫妻奉行多做事少說話,丈夫很多事情都沒說出口包括對妻子的愛。直到意外身亡,他的愛被妻子誤解,愛也隨著他消失,真相永遠得不到大白。

這故事帶出一個訊息,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很重要。若兩夫妻長期沒有好好溝通,彼此的愛都沒說出口,關系可能出現問題。若人不懂與外界溝通,只能把郁悶苦惱往心裏藏,人會被折磨得痛苦極了。

--鄧麗思



《咖啡棉被不設防》1999年1月3日

若以“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”五育標準要求自己,還差距很遠。成長就像昆蟲的蛻變過程,從毛毛蟲變成蝴蝶的過程是辛苦的,要變成蝴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

人不管到30、40、50歲,漸漸老去,也是漸漸成長,慢慢適應著。這路程有很多東西要學習,必須面對和經歷。

盡管成長再辛苦,但我們也要堅持去面對。

--鄧麗思(1999·01·03)



《十九樓書房》第18期(漢朝:覆水難收)

覆水難收 漢朝初年,有個人叫朱買臣,家裏很貧窮,每天必須到山里砍柴,挑到市集賣。不過,他很喜歡讀書,經常邊挑柴邊朗讀,惹來路人嘲笑。他妻子覺得很丟臉,要他停止朗讀書文,他非但沒改變,反而背得更起勁。 有天,妻子受不了,吵著要離婚,朱買臣知道妻子是無知的女人,永遠不了解讀書報國的道理。他安慰妻子說,“我到50歲一定有出息,現在已經43歲了,你跟我吃苦20多年,剩下短短幾年不能忍受下去嗎?等我大富大貴,一定不會忘記你的功勞。” 他話沒說完,妻子罵道。“我跟你吃的苦還不夠多嗎?你原本是個書生,搞到現在只能砍柴為生,你知道讀書沒用,還不覺悟?到處吟唱惹人心煩,再下去我非要餓死在陰溝裡。”她說完就大哭大叫,朱買臣看到妻子可憐樣子,決定離婚成全她,而他繼續砍柴背書。 有一年的清明時分,他背了柴下山,遇到一陣風雨,又凍又餓,只能躲在墳墓旁避雨。剛好一對男女掃墓,是前妻及其新任丈夫,朱買臣裝出不認識,可是前妻掃墓後,把祭拜品分給他。朱買臣為了保命,含著淚把祭祀品吃下去,心裡難受得很。 轉眼間,過了幾年,朱買臣快50歲。有位太守到長安,他以幫忙太守搬東西之名跟隨到長安。到了長安,他抓住機會見到漢武帝,漢武帝賞識其才華,派他當中大夫,而後他立了很多功勞,派他回家鄉會稽當太守,讓他衣錦榮歸。 村民都出來看新太守,他遠遠就看到前妻及其丈夫,就請他們到車上。前妻發現朱買臣當上太守,心裡又惱又悔恨,呆若木雞。朱買臣想起過去墳前恩情,安排前妻及丈夫到府中後花園居住。當前妻看到朱買臣妻子穿著漂亮衣裳及吃著山珍海味,心裡不是滋味,如果當初忍一忍不離婚,就可以享有榮華富貴。 前妻請求朱買臣再收留她,朱買臣叫人取一桶水潑到地上,對前妻說:“如果你能把潑出去的水收回來,那我們也可以复合。”前妻聽得羞愧不已,不久後自盡身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