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December 31, 2019

《五夜场》第21期(丽思与品冠·早餐)

“People protect what they love.”

Jacques Yves Coesteau是法国著名海洋专家,也是水肺潜水之父,对海洋贡献极大。他毕生研究海洋生物生活习性,撰写各种海底著作,甚至把研究成果拍成一部部的纪录片。他在1974年成立库斯托协会,关注海底世界与人类生存环境,后来更发动请愿让世界同意50年内禁止南极有任何商业开发活动。

他在1998年去世后,很多音乐家谱写不同音乐纪念他,节目播放的是Yanni写的“Secret Vows”,收录在2000年发行的《Cousteau's Dream》。专辑内一段文字提到,Coesteau一直相信对于海底世界的教育,是通过我们亲自看它、接触它、感受它。当你喜欢上海洋,真正认识海底世界,自然会想尽种种方法保护它。

他的名句:People protect what they love,人们总会保护他们喜欢的东西,这就像我们会保护自己的家人,宠物一样。对于大自然也一样,地球有很多资源需要保护,唯有真正喜欢上,我们就知道怎么保护它了。

-邓丽思(2001·09·14)

这集节目也播放丽思与品冠演绎詹雅兰《早餐》的捷运情缘故事,这是品冠在《五夜场》演绎3个故事中,他最喜欢的故事,因为搭捷运贴近日常生活。故事虽然简单,表达的情感却很浓。



 


早餐全文:


大雨疯狂地下着,我站在捷运电车里,随车晃动。

刚刚换了工作的我,如果不是因为地缘的关系,必须开始搭乘木栅线上班,还不知道要等到何时才会提起兴趣坐坐。

可是,不知道是什么原因,此时身边的人都用若有所思的眼光看我,有的人甚至欲言又止。整个车厢里,唯一不会让我感到有压迫感的,就是坐在我前方的一个年轻男子,因为此刻他正仰着头,对着我张大了嘴,深深地睡着。

我在摇晃中咬了一口三明治。

靠着眼睛的余光,我仿佛看到他们又皱了一下眉。

窗外是一片迷濛,什么都看不见,但是几道像是裂痕的闪电,扫过天空,几秒之后,重重的雷声从头顶上打下来,电车上的人轮流惊呼。

只有那个男子,似乎不受任何影响。

我低头看了他一眼,顺便又咬了一口三明治。

“啊呀!”男人忽然大叫一声,醒了过来。

他不停地咳嗽,好像有什么东西哽住喉咙。这时候的他,表情有些许的惊恐。

“睡到被口水呛到,怪谁!”我有点幸灾乐祸。

“小姐......”他一停止咳嗽,马上就抬起头看着我,起先只是茫然的表情,随即便恍然大悟,“你......你在吃早餐!你居然在我的......头上......吃早餐”

这下子,我终于明白了。

原来他不是被自己的口水呛到,而是我的三明治。

他开始气急败坏地嚷起来:“你难道不知道这里不能吃东西的吗?”一边说着,他一边用力擦嘴。

“什么时候规定的?”我才第一次搭乘,完全不知道有这回事。

“这不是重点。”他似乎有些错乱了,“重点是......”

就在他准备说下去的同时,整个车厢外忽然闪过了一道强光,随即“轰隆”一声巨响,震得每个人的耳朵都麻了,电车就在这时突然失去前进的动力,疲软地往前滑行了一点点,然后停止。

“被雷劈到了,捷运被雷劈了......”车厢内扰扰攘攘的叫声淹没了一切。

“糟糕!来不及了。”

我看着手表,猜想第一天上班就迟到的下场,心里一阵焦急。可是,眼前似乎还有另一个人比我更仓皇,不是别人,就是刚才那个年轻男子。

就在男子企图打开车门时,电车外面来了一个穿雨衣的工作人员,两三下就开启了车门,准备带着乘客走下轨道,前往最接近的车站。

一踏上紧急步道,我忽然想起自己的平衡感一向有问题,即使是再低的步道,只要看起来很狭窄,就会有随时跌倒的可能。更何况轨道上到处有高压电,如果不小心......

一想到这里,我腿都软了。

“不行,不行,我走不动。”来不及看清楚前面的人是谁,我一把抓住他。

“又是你。”一转过头,原来是那个年轻男子。

“我怕电。”我希望他能了解我的恐惧,“我怕高压电,怕闪电,怕被雷打中......”

“好啦,好啦,我带你走。”他有些无奈,“可是我赶时间,你要走快一点,不然的话就会错过了。”

“错过什么?”我很好奇。

“我在找人。”他回答得很快,含含糊糊的,“我在找我的女朋友。”

在细密的大雨中我紧紧拉着他,跟着他的步伐,总觉得好急促。

“你们失散啦?”我一边喘一边问。

“嗯。”他应了一声。

表面上看他好像蛮不在乎,可是我总觉得他走路的速度渐渐变慢了。

“你怎么会不知道她在哪里?她是你女朋友耶!”

不用再赶路,让我大大地松了一口气。

“是啊!”

他忽然停下来:“我从来不曾仔细地听她说话,总是......心不在焉,总觉得......来日方长。直到她消失,才发现,我竟然不知道该去哪里找她。”

“那你为什么会来到这里?”我觉得他在难过。

“我曾听她说过,前一阵子换了新工作,每天要坐捷运上班。”

然而,他并不知道她会出现在哪一站,所以每两天便换不同的车站,在她的上班时间等着。

“今天轮到哪一站?”我问。

“大安站。”他笑着耸耸肩。

“哇!还要好久才能走完。”我算了一下。

终于,我们徒步走进车站,准备各自分散。

“喂!你的早餐还蛮好吃的。”临走前他忽然叫住我,没头没脑地冒出一句话。

接下来的日子,我们都可以在相同的时间相遇。他和我一样喜欢第一节车厢。还有,我开始每天带不同的早餐请他。

大安站......鲔鱼三明治。

科际大楼站......寿司。

麟光站......小笼包。

六张犁站......馒头夹蛋。

只是,我不在捷运上用餐。

“还是没有等到人吗?”这是我每天和他打招呼的方法。

“如果等到了,还会来吃你的早餐吗?”他开玩笑地说。

“这么听来,能吃到早餐反而是件不幸的事啰!”我不太高兴。

“我不是这个意思啦!”他有点不好意思。

“不用紧张,我也希望你哪天突然消失了,那就表示......”

“咦!我也可以假装没找到人,然后天天领取早餐。”

“唉......人心险恶。”我忽然觉得他蛮没人性的。

辛亥站......锅贴。

万芳医院站......蔬菜三明治。

万芳社区站......潜艇堡。

木栅站......甜饭团。

木栅站是我每天下车的地方,而他的寻人行程,总算也来到这里。

“今天一起吃早餐吧。”

他踏出车厢,一边对我说,一边往护栏的方向走去。然后,我看到他靠着护栏,开始夸张地往前倾,等他停止动作,整个上半身早已探出车站外。

接着,他拿出了今天的早餐,准备吃起来。

“喂!你不是说,捷运里面不能吃东西。”我想到第一次被教训的情况。

“是啊。不过我现在是在捷运外面吃啊!”他指指自己在护栏外的上半身,诡异地笑着。

“这样可以吗?”我犹豫着,总觉得这种说法有些勉强。

他对着我,明目张胆地吃了起来,我紧张得不断东张西望。

“一直都没有找到......现在只剩最后一站了。”他放下饭团,突然这么说。

就像在我宣告什么似的,而我,也不知道是替他感到失望,还是为无法再继续这样的早晨感到沮丧,总觉得心底怪怪的。

他的行程终于还是结束了。

每天早上,我依然变换着不同的早餐,只是,他不再出现。刚开始的时候还不太习惯,偶尔不自觉地买了两人份,那时,就会想起那将近一个月的奇特早晨。

然而,不知道怎么回事,已经有两个月没犯这个错误的我,居然在今天早上又买了两人份的早餐,这实在令人匪夷所思。

我以为这个习惯已被我彻底遗忘。

电车一站站地停靠,门开了又关了,可是我仿佛都可以在每一站,看到他等着人的表情,然后,想起属于这站的早餐。

木栅站(甜饭团)到了,电车门缓缓开启。

就在这时,我居然......我居然看到一幅让人不可置信的景象,他居然就靠在护栏上,对着我笑。

“你怎么会出现?”我很讶异。

“我在找人。”他轻快地回答。

“还没找到吗?都这么久了。”我问。

“我已经在淡水线看到她了,可是没有叫她。”他耸耸肩,这好像是他的习惯动作,“因为我忽然觉得......我已经不确定我们是不是可以回到原先的样子。”

“这段找人的日子可不算短。”我训了他一顿,“你简直在浪费时间嘛!”

“不会呀!我有一段特别的回忆。”他敲敲自己的脑袋。

“那......这次你又来这里等谁?”这下子开始疑惑了。

“等你呀!”他又露出诡异的笑容了,接着便举起手上的袋子,“因为我突然想到,我似乎从来没有请你吃过东西。”

新一班的电车又到了,人群穿梭在我们之间,我侧着头笑起来,接过他手上热腾腾的早餐。

(完)

Friday, December 27, 2019

《停不了的故事03》(告别)


老人下了床,替女儿掖好了被角,轻轻松松地说:“娘隔几天来看你。”

女儿将汗湿的被头吃力地卷进下巴下,微笑着叮咛儿子:“好生送外婆走。”

出了门,外孙又要去抱老人,她却拒绝了:“让你娘听着我下楼。”

老人几乎是一级一息地走下了二层楼,然后她站住了,摸索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叠钱:“青子,把后事办得体面些,我只有这一个女儿。”

“外婆。”青子的声音有些发硬。

“这病,谁得了也治不好,别太难过。”老人像是安慰外孙,又像安慰自己。”


《告别》讲述80几岁身体虚弱的老人坚持出远门,探望64岁病重卧床的女儿。这篇文章也收录为中国初中的阅读文章,故事表现了即将走完人生最后历程的老人对女儿宽广深厚的母爱。

上星期的校园击剑比赛,丽思用3种声音演绎方式呈现紧凑的赛情故事;在《告别》更挑战了,从稚嫩外太孙、30多岁外孙、64岁病重女儿及高龄老人,不同年龄层的角色贯穿整个故事,到底丽思怎样诠释这情感丰富的故事?来听听看。






故事全文:


告别



秋夜的月光,明亮得有些凄冷。

一辆推着人的自行车刚在职工宿楼前停下,便有一个稚嫩的男孩声音一直响上楼去,“太婆来了!太婆来了!”

喊声立刻召来一群嘈杂的脚步声,先迎下楼来的是个三十多岁的男子。“外婆,只等我娘病好些,就会去看您,怎么让您这远道的赶来。”

“我们娘俩说说话哩。”老人不自觉地又用了急切商量的口吻,生恐在最后一道“关卡”上被拦住。但没有。胡子拉喳的外孙仔细地看了看老人雪白的头发,那点点块块的老人斑,就拿开拐杖,轻轻地托起她,抱她上楼。

到了门口,老人习惯地脱鞋子,她的爱整洁的女儿呀,就是屋里的地板,也是一尘不沾的。但还没待她弯下腰去,外孙已连挽带拖地把她引进了屋里。

老人已是前呼后拥了。全是脚,长的,短的,宽的,窄的,高跟的,平跟的。③好像是第一次发觉,她已经有了一个这样庞大的家庭。但她什么也没来得及想,一声细微而急促的呼唤已吸引了她的全部注意:“娘”!

老人甩开搀扶的人,扑过去把那疲软无力又毫无血色的手捏在了掌心。这就是她的女儿。属鸡的,该是六十四岁。老人还记得,她是早上生的。邻家就说:早鸡劳碌命。她果然一辈子都像陀螺似的旋转着。可现在,八十多岁的娘来了,她却不能起身了。

“玉儿。”老人喊着女儿的乳名,颤抖着脱鞋上床坐好,“今儿好些了?吃得下饭吗?

“好些,吃了一碗多呢!”女儿惨白的脸上露出了费力的笑容。但她的目光刚好碰到那还燃着的煤油炉上:瓷盆里满盛的饭只扒了个尖。眼泪立刻顺着心尖漫上眼眶,也不敢再看母亲,只睁大的眼睛对天花板瞠视。

老人好像没发现,唠唠叨叨地问了许多问题,什么地方疼?什么时候?吃什么药?她轻轻地抚着女儿的手:“别以为就你痛,我也痛的。腰上、腿上,刚才青子抱我上楼痛得很,我没响。都是这样的。年纪大了,痛来痛去不奇怪,娘比你还大二十多岁呢。不怕的。”老人见女儿的脸已朝着墙壁,便赶紧用手指将眼角的泪珠揩去。

但泪珠是不断的,手帕是不顶事了。老人突然转了话题:“平平,太婆还没叫呢,快叫一声——哎,再叫一声——平平真乖。太婆看着你们真高兴,还有舅公舅母有没有叫过?都叫一声。”

在孩子甜甜的叫声里,大家便热烈地谈论起学校老师、教学质量来,这种愉快的气氛一直保持到分手的时候。

老人下了床,替女儿掖好了被角,轻轻松松地说:“娘隔几天来看你。”

女儿将汗湿的被头吃力地卷进下巴下,微笑着叮咛儿子:“好生送外婆走。”

出了门,外孙又要去抱老人,她却拒绝了:“让你娘听着我下楼。”

老人几乎是一级一息地走下了二层楼,然后,她站住了,摸索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叠钱:“青子,把后事办得体面些,我只有这一个女儿。”

“外婆。”青子的声音有些发硬。

“这病,谁得了也治不好,别太难过。”老人像是安慰外孙,又像安慰自己。”

第二天早晨,大家发现老人已去世,眼睛依然睁得大大的。

第五天夜里,女儿在无可解脱的剧痛中耗完了最后一口气,临终留下一句话:“别告诉娘,只说我去镇上秀子家养憩去了。”

Tuesday, December 24, 2019

《夜未央04》(911事件)

“What do I tell the pilot to do?”

在2001年9月11日早上,美国有名政治评论员兼作家Barbara Olson在飞机上偷偷拨电2次给当总检察长丈夫,留下的最后一句话。她推迟原定航班,与当天61岁生日丈夫一起吃早餐后,搭上其中一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到洛杉矶。这架美国航空77号班机最终撞向五角楼,机上无人生还。

这期《夜未央》落在9月12日,丽思在节目中谈论911事件及分享报章号外新闻与花絮,间接记录了这起震惊全球大事件。

快20年了,重听有关911事故,难免忆起那个夜晚。当时和朋友紧盯着电视即时新闻,重复看着飞机直撞世贸中心,双子塔坍塌的画面,无人不感错愕。接下来几个月,各媒体铺天盖地报道伤亡和英勇救人事迹,还有更多打击恐怖主义措施新闻。

这些年,911事件真相及谜团还未解开,倒是美国及盟国消耗很多金钱装备武器,发动反恐战争,然而恐怖组织似乎没有减少。历史事件适合重温,也适合反思。

Friday, December 20, 2019

《停不了的故事02》(击剑)

【停不了的故事02】

故事讲述着一场大专击剑冠军之争,超仔很想打败去年赢自己的C大学家伙,要队友阿呆帮他留意对手的弱点。比赛开始,阿呆坐在对手校花女友旁边,两人有说有笑,一脸谄媚讨好样子令超仔生气,怎么都不帮他留意对手。超仔努力找对手空隙一剑刺进去。最后,原来是……

丽思在这篇故事发挥多变的声音演绎,虽然故事篇幅很短,但从故事旁述、超仔的心情起伏和阿呆的语调,呈现有层次感的听觉效果。


Tuesday, December 17, 2019

《夜未央》第3期(唯我的时刻)

“有时候,最美好的事情是用小小的愉悦安慰自己,抚慰自己。即使是一杯茶
,刚栽的一朵花,或是热水澡,唯我的时刻。”

收到听众送的书,《当所爱远逝》有很多简短却有意思的文字,就像这一句。

看着这些句子,可能觉得每个人都老生常谈,要珍惜幸福、抓住美好时刻等。当你非常忙碌时候,才发现原来这样简单的一句话,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真正体验得到。

一个人能够感受生命中的小小惊喜,心灵得到很大愉悦,其实已经很幸福了。如果你忙得没办法洗个热水澡、不能好好悠闲无顾虑的泡一杯热茶,当有一天拥有这样的休闲时刻,你会觉得这才是人生一大乐事。以后有这样的机会,我们会格外珍惜。

这就像住在雪地的朋友,虽然雪山没有跟他们对话,他们只要静静凝视着雪山,就跟我们停下来泡一杯茶喝,欣赏一朵花一样,心灵能得到抚慰。

简单的一件事,却可以得到很大的安慰。

--邓丽思(2001·8·29)

Friday, December 13, 2019

【再次启航27】禁歌

《禁歌》

十二月的电台,圣诞歌曲播放率一天比一天多,一点一点的将圣诞气氛在25号那天推到最高。即便这里是热带,这里不下雪,圣诞节平安夜的节庆欢乐幸福,还是可以透过一首首圣诞歌曲营造。

早上开车透过电台听见一首歌颂上帝,同时提及耶稣的出生地伯利恒(Bethlehem)的圣诞歌。那是一首很有名的圣诞曲子,可是透过电台播出,就有点不普通,意义也非凡。

我还没正式成为DJ,在广播训练班受训期间,已被提醒和教育,广播局有一份禁歌名单,电台必须知道,DJ们必须熟记。禁歌名单有好几页那么多,不时也会添新禁曲,当然不时也会有禁曲被解禁。禁与不禁,政府广播局会以书面通知电台。

当年的禁歌,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首,一首是蔡琴的《出塞曲》,另一首是梁文福的《新加坡派》。两首歌曲一目了然,都是因为地域惹的祸。也许各位会好奇,倘若DJ无知播了禁歌,又被政府当局发现,该如何是好?电台会不会因此被吊销执照我不知道,按常理,起码电台高层会被请去喝咖啡了解情况,同时要呈书面解释,那是肯定的步骤。因为自己失职,要上司面对麻烦,斗胆没有几位DJ愿意自掘坟墓吧?所以我们都具备一定的敏感度,见歌名或歌词或许会引起争议,我们一般都会先检查禁歌歌单或请示上司。

我国种族多元,宗教信仰政治文教等等课题,都必须如履薄冰看待,有一份禁歌歌单的确不足为奇。被列禁歌的歌曲虽然无法在电台电视台播出,可是却制造了话题,无形中变成另一种宣传,引起众人对它的好奇,进而刺激买气和增加听众收听欲望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,凡事往好处想,总无坏处。


Tuesday, December 10, 2019

《五夜场》第20期(丽思与品冠·夏天与甲虫的故事)

beetle(品冠):嘿,别生气,我喜欢你在名片档里写的东西喔。

summer(丽思):怎么知道我是女的?

beetle(品冠):不晓得耶,就是感觉你是女的,而且好像是认识了好久的人。

《夏天与甲虫的故事》讲述着千禧年ICQ盛行时代,两位匿名陌生人在互联网上聊天展开的一段迂回故事。春天过去了,夏天终于来临,而甲虫最喜欢夏天。

丽思邀请品冠一起声音演绎3篇故事,最受欢迎的是蔡智恒《爱尔兰咖啡》,之后还有一篇捷运有关的故事。网路情缘、咖啡情缘及捷运情缘,到底品冠喜欢哪个角色?本期有品冠演绎的第一篇故事,也有他畅谈故事角色、网络聊天等话题。

重听旧节目,可以迅速构建当年互联网渗透生活的景象,也能理解当时社会普遍对互联网存在的隐忧,更能珍惜眼前网络科技革新带来的便利。借助回忆,才懂得珍惜。

 

Friday, December 6, 2019

【再次启航26】喜欢

《喜欢》

每个星期五在这里出现,我从被动变成主动。从当初只写一些与你有关的文字,到后来写一些与广播相关,而你又不知道事。有时是放一些我自己拍的照片配上文字。小编则不断怂恿我开直播。

我觉得直播不是太适合我,毕竟我看过别人的直播,我多数时候,总把焦点放在对方的说话神情。我觉得镜头前的我不太好看,我就选择不自暴弱点。

也许对声音的要求,我还是很严谨的,只想把最好的让它出现在这里。于是我决定把我过去用心制作,然后自己收藏的故事演绎,也不时放这里,让这里的内容丰富一些。还可以有什么样的音频,我还在想着。想要学他人录自己弹奏的钢琴曲。暂时想到那个工程似乎很浩大,所以我还在想着的阶段。

最近有一些机会上电台。离开电台十六年以后,上电台接受访问,心态不一样了,个人阅历也不一样了,我反而更喜欢现在在麦克风前的我自己。喜欢自己可以多变,喜欢自己更可以举一反三,喜欢自己现在的表达,喜欢自己可以从容。

有什么比自己还喜欢自己这件事更开心的呢?希望,曾经喜欢我的广播节目的你,也会喜欢。

#今天放本周二CITYPlusFM的电台版专访
#一个我还蛮喜欢的专访

Tuesday, December 3, 2019

《夜未央》第2期(英雄)

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样,长大后不再相信电影里的世界,不相信世上有超人。其实,我们内心还是有英雄形象的,那是我们的至亲,尤其是父母。在我们心里,父母永远是超人,永远不会离开的。

姐姐患病时,孩子还小,有时很顽皮,惹恼她。她对孩子说,“你们再不听话,妈妈很快就不在了。”孩子有次回嘴,“干嘛这么生气,你又不会死。”

记得,自己不住在家的日子,周末常忙学业或工作,拨电话通知妈妈不能回家,因为很忙、因为很累,有很多的因为。妈妈总会说,家里没事情,不用特地回来。

在医院照顾妈妈,看着她病况渐渐好转,盘算几时可以陪她回家,但忽然病情急转直下。失去妈妈的这段日子,每到星期六会回想自己给过什么理由或借口没回家。每次没回家,等于减少与她一起见面的机会,想起来有很多的亏欠和难过。

想讲的是,在我们心里头,父亲母亲都是英雄,不倒的英雄。事实上,英雄也是会倒下来的,希望你们珍惜每一次可以与家人相聚的机会。

另外,最近读到一篇动人情书,那是台湾资深主持人张小燕刚过世的丈夫彭国华在去年七夕节,病中写的一封情书。

“我的命,是你向老天要回来的,我的健康,是你点点滴滴养回来的,夫妻恩情,我深深体会,心存感激。如果你愿意,太保再许你20年,今生在20个七夕情人节。”

每个人活着,是否都可以在别人心里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呢。

--邓丽思(22.08.2001)


完整版下载: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open?id=1zQM5XW5MQ7efjfvQqlEcoWz1XLZEyi0L